我認識意拳的經過和對推廣意拳的一些看法
劉正之
意拳源自曾盛行於中國北方的形意拳,故此在北方有較多的人對其有過接觸或有所認識。但在南方,特別是香港,相信懂得形意拳的人不多而聽過意拳的人則更少。以我本人為例,能夠接觸到意拳完全是機緣巧合,來得非常偶然。但自從一九八九年開始接觸到意拳以來,我對它的興趣卻逐年遞增,此任何一個時期所練習過的柔道,空手道和其他門派的中國武術都維持得更長,至今現希望可以把握機會練習。遺憾的是認識意拳太遲。因為以自己的年紀和可以花於練習意拳的時間,自知成就會極為有限,盡其量只能從中尋個理趣而已。
相信許多與我同年的人,在求學時期都受到正值荷里活○○七詹士邦影片而帶起的空手道熱潮和繼之而興起的港產武打片的影響而都對武術和搏擊運動有過狂熱。由於這種狂熱,我也經常逛書店和收集和武術有關的書籍。其中多是有關空手道,詠春拳和截拳道的並且以英文書籍為主。我之所以較喜愛英文的武術書其主要原因是:(一)外國出版的書在印刷和制作較認真,且大多圖文並茂。(二)所用文字簡單易懂,不像許多中文的武術書,看起來好像莫測高深,令人摸不?邊際。因此我經常逛外文書店和留意運動部門的新書。
有一次無意中拿起一本由日本人著作但以英文版本發行的書,書名為「中國功夫的精華----太氣拳」。由於其印刷不錯和有相當多的圖片,我一口氣把其序言和頭兩章看完。後來才知道該書的作者便是跟隨過意拳大師王薌齋學習意拳的澤井健一,而太氣拳則是澤井回到日本後改用的名字。當時不看則已,一看即時被其內容深深的吸引住,特別是以下一段有關澤井和王薌齋交手的經過。當時已是柔道五段,劍道四段的澤井在憶述中這樣說道:「當我在中國工作期間,有幸遇上王薌齋先生。王的身形瘦小而且走起路來有點像隻鴨子。許多人都想跟其學習拳術,但都極難可以成功拜其為師。在沒有辦法之下,只有在王練拳時,在旁觀看和模彷。有幸地,作為一個外國人,我可以向其發問和做出一些在中國人眼中可能被認為是非常無禮的行為。當時已是柔道五段的我,對自己的搏鬥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自信。當我第一次有機會與王薌齋教量時,我抓緊了王的右手,嘗試出招,但立即被王拋到半空中。我知道出其不意的進攻對王並不有效,於是我試圖去與王纏鬥。我抓住王的左手和王的右衣襟,運用我熟悉的技巧,滿以為第一次進攻失敗了的話,我可以在雙雙倒地時將其緊鎖在地。但一經接觸,我的兩手即時給王完全控制住,而且輕易地給他推開。我經過多次的嘗試,但結果都是一樣。每次我被撞跌出去時,王都是用手在我胸前近心臟處輕輕一拍而我卻感到一種很奇異而驚心動魄的痛楚,好像心要給震碎了一樣。然而我仍不願放棄,我再要求用棍代替劍來比試。雖然王用了枝較短的棍,但他仍可抵擋了我所有的進攻,使我連一分也取不到。比試完畢後,王輕聲地對我說:「劍或棍都只是手的延長而已。這次的比試奪去了我所有的自信。我意識到除非我能夠跟隨王學習,我的前途將肯定是漆黑一片。」
以上這段話令我難以致信,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從沒看過或聽過這樣的描述,簡直和武俠小說?的形容不煌多讓。然而出自一個外國人的口,其可信性和真實性又不容我置疑,因為澤井無必要去誇大其詞、長他人之氣來滅自己的威風,何況當時還是中日兩國交惡的三十年代。自此我對大成拳(書中稱王薌齋的拳術為大成拳)和太氣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我對之非常響住,但由於從未在香港聽說過大成拳,自知無可能在香港有機會學習更無可能放下工作到內地去尋訪王的傳人。故該書買了回來後唯有作為收藏品,偶而拿出來觀賞。然而世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發展。在事隔差不多十年之後,於一九八九年某日聽到好友陳嘉恩講起其校友尤德明曾接觸過類似的功夫並曾在香港參加過一個由北京意拳傳人來港主持的短期訓練班。於是立即要求陳介紹認識尤再經尤德明介紹認識長期在港教授意拳和太極拳的陳正中師傳。不久後尤德明,陳嘉恩和我還有一兩個朋友組織了一個私家班跟陳師傳學習意拳。於是陳師傅便成了我在意拳的啟蒙導師。
陳師傳亦介紹我們為香港意拳學會的會員。自此以後凡是意拳學會的訓練班都少不了我和尤德明兩個。主持過這些訓練班的導師們包括了好幾位當今意拳界的知名人仕,如北京的姚承榮,姚承光兄弟,韓嗣煌和楊少庚先生和珠海的韓競辰先生。經過他們的指導,令我覺得意拳確實是與別不同的好東西;特別是有見於自己以前學習過的多半是純體力的搏擊或是一招一式的模彷動作。意拳的訓練方法針對了拳術運動中的用力和使勁的基本機制和條件。這些機制和條件如果能好好地把握到的話,可以提升人體在拳術運動中的質量,再加上速度的配合,最終可以做到自身能量的最高發揮和同時將這能量作用到別人身上去。因此現在再看澤井健一所形容的感受,更加深信不疑,而且也曾有機會領略過近似的感受。
回顧自己接觸和認識意拳的經過,感覺到意拳實在缺乏有組織和廣泛的推廣。當然這與中國過往的國情有關。然而現時中國正走向較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社會,推廣意拳除非是得到國家和大型商業機構的資助,仍會是相當困難的事。但我們亦不應忽視意拳界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可能為意拳的進一步發展設立了人為的障礙。比如意拳目前還未有全國性的組織而各地同門之間甚至還普遍存有矛盾。在許多方面,包括教材和有系統的訓練方法都未能統一或達致共識。因此如何去組織和推廣意拳,的確是值得意拳同人們好好去思考的問題。處在現時資訊如此發達的年代,我們應該可以把意拳介紹給更多或甚至世界各地的中國武術愛好者,從而把意拳更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