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意拳》盛於四零年代,由《形意拳》大師郭雲深先生及門弟子王薌齋先生創立。武術界咸認為集拳術之大成,所以亦有人稱為《大成拳》。
薌齋先生認為學拳目的只有養生﹝健康﹞、自衛、尋理趣。不同的鍛鍊方法自然產生出不同的效應,所以意拳不採取注血之用力方式為拳術運動之根本,皆因注血之用力易於引起身體僵硬鈍滯及不衛生。而以用意不用力、意即力,不注血而有力,乃人體自然本能之力為鍛鍊之根本。既可令身體健康,亦可用以自衛,從鍛鍊當中產生無窮的樂趣。
目的既明,重要的是鍛鍊方法,意拳以站樁為基礎鍛鍊,認為人體在靜態當中整飭神經易於體察自己身體肌肉之鬆緊,氣血之周流,從而使筋骨不鍛而自鍛,神經不養而自養,身體自可平衡中達致健康。與此同時亦培養出良好的肩架,為技擊作好良佳的準備。
社會人士對意拳最大的誤解是認為意拳就是站著不動就能將對手擊出,對他的巨大力量的產生蒙上神秘色彩。世界上尚未有一種武功是不動就能產生力量!既是運動必然是動的,這個任務交由試力去完成,試力是試驗用力的機制對與否,在運動當中檢驗從站樁鍛鍊得來的肩架是否在正碓運作,同時對各種拳勁的培植,攻防原理,打顧合一,進一步正碓的認識。
拳術離不開力量的發揮,意拳發力的鍛鍊就是在上述的基礎下以不違背其原則而進行。至於摩擦步、試聲、推手、散打當亦包含其中。
同道既有正確的認識,香港意拳學會因亦成立於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七日,共同推廣此項有益身心樂趣無窮的武術。
適值學會成立十周年之際,將與北京意拳研究會合辦《首屆意拳﹝大成拳﹞學術研究會》,祈能與各省市意拳會共同商榷各項功法之標準,推手、散打規則之訂立。好使《意拳》推廣至國際性,成為世界運動項目之一,是為禱!
一九九八年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