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兄為實現其書法篆刻藝術理想,於二十年前在漢“下海”創辦翠碧軒書畫苑,並應時南下以求開天闢地,一展抱負,後又同他人創辦香港國際書畫家交流協會、深圳海天印社,“以商養藝、以藝會友”,其含辛茹苦,勤儉經營,弘揚印藝,廣交摯友,轉瞬二十餘年矣,其經歷乃我親眼目睹,為之景仰。
篆刻藝術有視為“雕蟲小技”,究非刻石奏刀般簡單,非具深厚學識、文學功底及書法、繪畫、美學諸方面素養,否則不能顯其能。陳祥兄書法諸體皆擅,尤以篆、隸、行、草為先,蒼古厚重,自成一格,近年尤見辛辣、氣勢宏大。其隸書取法《石門頌》、《石鼓文》的筆法,《張遷碑》的結體和韻味,再發以己意,形成如下特點:一是行筆上既疾徐有致又灑脫奔放,力求“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的效果,頓挫澀行,富於枯潤變化。二是結字講究造型的錯落,疏密有致,既具規範法度,又靈勁生動。三是謀篇布侷上的章法嚴謹,尤以聯語之作,篆隸相兼,橫密豎疏,開合有度,姿肆渾然,在看似悠閑、輕鬆中卻折射出某種苦澀。而鬥方寶墨,更加靈秀典雅、灑脫溫存、飄逸自然,於雄渾中透出豪放氣度,倍感全新時代風尚和對藝術的獨到感悟。行草的創作,採取兼收並蓄的手法,故無論是《東方朔》的壯朗峻逸,《苕溪詩帖》的姿肆跌宕,或是《王鐸詩卷》的率意天成,皆以融會貫通,會蓄於心,以心寫神,其筆風散淡自然,疏朗脫俗,品格清雅、野逸古拙,輕鬆活躍,不乏爾雅之趣。其篆刻作品皆以秦漢印為宗,兼以民間磚瓦、錢幣、銘文等,繼取吳昌碩、趙之謙諸家之長,師古不泥古,博取眾家之長融鑄一爐,形成清新高曠的藝術品味和大雅純正的金石韻致,其特點如:1、白文印注重疏密關係,貫以“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之法,求分紅布白的對比,以顯其方寸天地,氣象萬千,如“黃鶴西樓月”、“夕陽有聲”、“暮天無雲”等。2、朱文印在注重對角呼應,疏密合度的同時,又化以封泥斑剝粘連的特點,使之洗練暢達,如“游於藝”、“博涉”、“無量”、“野花黃”、“六盤山”、“天下為公”等。3、其繆篆印主要採取平正一路,不故作伸展挪讓或無病呻吟之態,以求平中寓奇,靜中寓動之趣,如“石岩湖”、“天倫之樂”、“閑雲野鶴”、“天趣自得”等。4、用敲邊、破碎、粘連之法,追求磚瓦斑剝古拙的殘破美,達到天人合一,穿插有致,極富韻律美。5、書篆得其筆法則得其字法,運刀則充分表達筆意,以沖、切結合表現刀對石的力度,其偶有刻白文印時用單刀,隨石就刀,在痛快淋漓中一揮而就,常有意外之喜,如“自然為師”、“雄雞報春”等作品,觀之則歎為神奇之舉,確為厚積薄發之深功。所撰書詩詞楹聯,每每詩情、書法並茂,一揮而就,淋漓盡致又恰到好處地表達楮墨間所孕之性靈、節藻、情韻以及內在之妙合也。其詩詞朗誦鏗鏘宏亮,抑揚頓挫。其畫不多作,然每作之則濃墨淡彩,意味十足。其人其藝涵蘊學養豐厚,美不勝收,為各書畫家、收藏家追尋、珍藏,余稱讚其“深圳一把刀”也。
深圳乃新開發經濟特區,也是藏龍臥虎之地,陳祥兄在深圳書城為“昌繁藝道、不分畛域”竭盡全力。他待人誠懇,推心置腹,熱情澎湃,感染同仁,故其所交者,皆天下雅士英豪,余與彼論交,從中亦得緣,也結識了眾多的名家大師,幸甚!
陳祥兄熱心藝術,也常常組織公益活動及書畫篆刻家的展覽、雅集、筆會、講學、采風等。一年一度的書城中秋、春節期間,與讀者、市民“中秋名家薈書城,饋贈讀者寄溫馨”活動,余有幸獲邀參與盛會,見慕名而來者成雙结對,參觀索件者排起長陣,一時“萬人空巷”、“洛陽紙貴”,為之奇觀。此可見其熱心社群,籌劃周詳,組織得當,經驗極為豐富。故被譽為“民間文化交流大使”及“當代最具實力名家大師”等榮譽稱號,實不為過矣。
近年余作客羊城,與他過從甚密,又適逢西泠百年華誕,聚杭暢遊,把酒論藝,其樂何如,聞將選其印作、書法結集,索序于余,余重其人品、印品,乃樂為之耳,是為序。
鄧昌成
2005年10月於香港
|